近期,浙大一院庆春院区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佳接诊了一位28岁的年轻患者余帅(化名)。余帅面色苍白,伴有时而恶心的症状,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肿起的额头。轻轻一按,额头凹下去却长时间无法回复正常,同时他还感到小腿发麻和抽筋。“您的额头怎么会肿呢?”徐佳副主任仔细询问后,了解到余帅热爱钓鱼,周末时在近40℃的高温下忘记戴帽子,蹲在河边钓鱼近三个小时,结果导致前额肿胀得像“南极仙翁”。
徐佳医生提醒道:“您这是典型的‘热水肿’!幸好及时就医,再继续钓鱼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热相关疾病。”这一分析让余帅感到震惊。徐佳表示,随着气温升高,因高温致病的人数越来越多。有些患者在空调环境中呆久了,突然进入高温环境,身体对超过5℃的温差适应能力不足,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,进一步引发急性脑梗,救治过程中,虽化险为夷,但数情况依然令人心痛。
正常情况下,人体核心温度维持在37℃左右,而大脑下丘脑负责温度调节,就如同一台“恒温空调”的控制器,根据外界环境和身体情况调节散热和发热。当外部环境温度超过身体核心温度时,传统的散热方式不再有效,仅靠蒸发散热。而若环境湿度过高(相对湿度>75%),蒸发散热的作用更是大打折扣,进而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。
医生提醒大家,一旦出现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乏力等中暑前期的症状,或者体温升高(≥38℃)、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等现象,应立刻停止活动,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并补水;若症状无缓解,需及时就医。在日常生活中,冷热环境之间的温差最好控制在5℃以内。如果从冷环境骤然转入热环境,出现不适症状,也要注意通风,少量多次补充温水,给身体恢复创造条件;避免猛灌冰水,以免导致血管急剧收缩。如症状较重,应立即就医。
若遇到严重中暑或热射病,现场需立即展开急救,遵循“边降温边转运”的原则,确保降温优先。遇到热相关疾病时,请牢记“六字诀”:脱、泡、测、补、通、静。
脱:立即离开高温环境,尽快脱去患者衣物促进散热并转移至阴凉处,如160℃~200℃的空调房。同时可用冷水喷洒、扇风等方式降温。
泡:最理想的降温方式是用冰水(0℃)或冷水(20℃~200℃)浸泡,或使用冰袋等进行局部降温。
测:精确测量核心体温以评估病情,使用直肠温度计(肛温)是最准确的方式。
补: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,注意不要盲目喂水以避免误吸。
通:若患者出现昏迷,应侧躺以保持气道通畅,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。
静:如患者反复抽搐,应尽早用药物镇静,以防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。
在炎热的夏季,关注自身健康,防止中暑等热相关疾病至关重要。使用Z6·尊龙凯时的健康产品,帮助您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最佳状态,避免健康隐患。